我必須承認創作者對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評語通常極為敏感,有時會產生情緒化反應。 Continue reading

我必須承認創作者對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評語通常極為敏感,有時會產生情緒化反應。 Continue reading
本文接續《修稿實戰分享#4》
●修稿第七招:場景目標要定位
小說寫作時,作者通常不能準確預估會寫出幾個字,但可以說出要寫幾場戲(Scene,劇本理論書通常譯為「場景」,《變身暢銷小說家》譯為「幕」)。 Continue reading
本文接續《修稿實戰分享#3》
我的第二本出版作品《潛入婚紗的女人》是為了「馥林都會小說獎」寫的。從著手寫到截稿日,只有不到半年期限,差不多是作品寫完還沒放多冷就得投稿出去了。原以為這樣就不需要再大幅改東改西了,沒想到,我還是太天真了。 Continue reading
本文接續《修稿實戰分享#2》
小說的空間背景,指的就是劇情發生的地點,大至星球、國度,小至客廳、密室,通常新作者不會對此考慮太多,它乍看之下沒那麼重要。創作《金匙小姐不矜持》時還在企業界任職的我,更是因為不願被公司發現,特意模糊背景,避免他人揣測其中有何影射。
這樣打模糊仗,果然沒逃過編輯法眼。 Continue reading
本文接續《修稿實戰分享#1》
在《變身暢銷小說家》中采青曾經提過,開頭通常發生在「變化開始的前一刻」。
這個「變化」,西洋寫作術語稱它為「引發事件」(inciting incident)。 Continue reading
小說初稿完成後,應不應該修稿?有什麼注意事項呢?這些技巧,采青已經在《修稿:區分業餘與專家的界線》中說明過,還在書中列出詳細的的修稿檢查表,讓初學者能逐項確認。但是,小說是一種有生命的有機體,列出修稿檢查表僅是方便初學者作業的一種必要之惡。當寫作經驗越多,文字感應就會越強,慢慢就會發現,修稿是一種藝術。 Continue reading
電子出版
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電子閱讀器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閱讀型態,也撼動了全球的圖書板塊。千禧年以來,接連發生了美國龍頭連鎖書店「邦諾書店」求售、第二大連鎖書店Borders吹熄燈號,歐美各大報業集團及日本一百多間印刷廠和四十幾間出版社紛紛關門大吉 Continue reading
不少前輩作家倡導本名寫作,認為這樣能促使作家負起文責,且將所有的立言之功歸到本人。不過,放眼當今文壇,作家十有八九仍是以筆名寫作,甚至嚴格防堵本名曝光。
Continue reading
在我心目中,信義誠品是一級戰區。幾年前才剛出書的我逛到此處,途經一場作家演講,心裡就想,如果哪天我也能在這裡做場活動,一定很美妙,問題是,我能不怯場嗎?
Continue reading
2012博客來暢銷作家排行榜,統計區間是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當然諸位看得出來,我拖搞了三個月,抱歉。其實本來有點不想寫了,反正看來看去都相同的面孔(笑)。 Continue reading
2013的台北國際書展熱鬧落幕了。
Continue reading
我一直在想,關於文學獎在參賽者提供筆名的情況下,仍逕行公布本名,其用意究竟何在? Continue reading
著作權法是與作家最切身相關的法條。了解著作權法,除了能維護自身權益之外,也能避免侵害他人。身為台灣的文字工作者,你應當要了解以下這些知識: Continue reading
采青是PTT資深鄉民,雖然近一年來已幾乎不曾浮出水面,但是瘋狂沉迷其中的過往仍如昨日一般清晰。我有個理論,要知道一個人是甚麼樣的人,只要看他PTT的最愛看板列表就知道了。總之,近幾次我上站觀察我的最愛看板,確定一個大勢已經形成,且應該已經形成好一段日子了,就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