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的約定》書評──如何墜入情網?
如果你在深夜的台北市,遇到一位被政府要求遷離的老宅居民。他拿著手槍指著自己的頭,因負擔不起龐大的經濟壓力而打算扣扳機自殺,你會怎麼做? Continue reading
如果你在深夜的台北市,遇到一位被政府要求遷離的老宅居民。他拿著手槍指著自己的頭,因負擔不起龐大的經濟壓力而打算扣扳機自殺,你會怎麼做? Continue reading
《女王心機》書評──惡作劇過頭之後……
話說我最喜歡讀尚未出版的「樣書」,也就是稿件正式交印之前先行製作的幾冊樣本,封面通常是純白色,上面大多只印有書名。當我拿到這樣的書,完全不知道作者是誰、劇情為何,因此能百分之百撇除先入為主的預期,純粹評估作品本身的優劣。這樣最公平。 Continue reading
《天空的守護者》是新經典文化在2015年1月28日出版的美國愛情小說,接到讀書邀約時,我明明忙到炸了,還是忍不住答應了。我想是自己太容易受到書的誘惑,特別是新經典文化選書人的眼光不曾令我失望,以致於我只要看到是來自新經典的邀約,就沒有抵抗力。 Continue reading
出國旅行時,再遠的航程、再多的轉機,對我一向都不是問題,只要手上有書。相反地,如果手上沒書,等二十分鐘都難熬。也因此,我出國保養品可以不帶,衣服可以少帶,相機充電器可以忘記帶,就是書一定寧多勿少。 Continue reading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尼可拉斯‧史派克的作品我在這個專欄介紹過一次《幸運符》,在部落格評論過《分手信(最後一封情書)》,這兩部都已改編電影。沒錯,史派克堪稱好萊塢最愛改編的純愛小說家,他改編為電影的作品已堂堂邁入第十部。 Continue reading
你是否鎮日流連於電腦與手機,鮮少抬起頭來關注真實的世界?你是否發現自己能跟網上的陌生人吐露心曲,卻難以對親密伴侶開口交心?甚至,即使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也每個人都低頭玩手機? Continue reading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書有分大小,這大小並非尺寸的區別,而是出版社對它所預期的市場潛力。所謂的「大書」就是出版社決定投入最大行銷心力的重點書,通常是知名作家撰寫,或在國外已經取得暢銷成功,或即將改編成電影,且電影往往由大卡司主演。 Continue reading
之所以買《還有機會說再見》來讀,都是被《妄愛》害的,因為《妄愛》太好看了(我說的不是封面),第二集《唯愛》又讓我等了太久,只好買作者的前作來解渴。嗯,還是好看。 Continue reading
在台灣,若有人問我香港有哪些愛情小說家,我首先想到的會是亦舒、張小嫻與深雪,最近則是常縈繞著「鄭梓靈」這個名字。三個月前,當出版社寄信問我是否願意閱讀鄭梓靈在台灣最新出版的《聽說我們仍在相愛》並撰寫約一百字的推薦文時,我確定不曾閱讀過她的作品,但對這個名字頗有印象,好像它會一閃一閃亮晶晶地從信件中跳出來。稍稍回想,我想我是在香港機場過境時,曾在經緯書店與她的書封邂逅過。 Continue reading
第二屆馥林都會小說獎進入決選階段,四絃的《其實你沒多難忘》是唯一一本進入決選的作品。她已經證明自己在所有參賽者中,是表現最優異的一位。照理說,她應該已經準備上台領取首獎獎盃,獲得殊榮加冕,不過因為馥林都會小說獎是全台灣絕無僅有以「出書後銷售量決勝負」的賽制,《其實你沒多難忘》仍然需要達到三個月在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大通路售達一千五百本的門檻,才能奪得首獎。可想而知,四絃目前一定處於緊鑼密鼓的備戰狀態,據說是在密切修稿中。 Continue reading
在美國熱賣的青少年純愛小說「戀夏三部曲」,讓初出茅廬的亞裔作家韓珍妮躋身出版兩個月即銷售十萬冊的暢銷之林,出版三年後更挾著賣出十五國版權的聲勢,進攻台灣書市。根據經驗,不少西洋青少年小說到了台灣反而在成人市場表現亮眼,因此我已學會就不去在意文體分類,蹺起腳來單純享受書中的夢幻泡泡。 Continue reading
《真愛絕配事務所》——眼睛一亮的都會推理佳餚
上個月才剛食用完一頓色香味俱全的《真愛通話中》,原以為短時間內讀其他作品都會味如嚼蠟,沒想到美國小說家海瑟‧瑋柏的《真愛絕配事務所》讓我胃口大開,眼睛一亮。原本只想翻翻看開頭,結果是沉溺在其中,一口氣火速完讀。 Continue reading
這個月的專欄,我和編輯在選書時遇到一些困擾,僅能找到的幾本備選小說在歐美的評價都不算高。我原本已經主動提出「讀兩本,挑一本比較不爛的來推薦」的無奈措施,幸好編輯發揮福爾摩斯的探案精神,爬過無數書訊,找到眾口一致好評推薦、亞馬遜書店和邦諾書店雙料暢銷冠軍書──《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