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承認創作者對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評語通常極為敏感,有時會產生情緒化反應。 Continue reading

我必須承認創作者對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評語通常極為敏感,有時會產生情緒化反應。 Continue reading
之所以買《還有機會說再見》來讀,都是被《妄愛》害的,因為《妄愛》太好看了(我說的不是封面),第二集《唯愛》又讓我等了太久,只好買作者的前作來解渴。嗯,還是好看。 Continue reading
《誰無罪》是編輯朋友送我的,他因職業關係常收到出版社「進貢」,積了一整箱很煩惱,最後全讓我搬回家。編輯朋友的考慮很周全,因為我是教小說、評小說的人,書送到我這兒定能物盡其用,我也承諾會好好對待它們。 Continue reading
還記得十多年前台灣的網路小說風行時,網路文學枝葉繁茂,如春天的鳥鳴,此起彼落,又如夏日的繁花,百花爭豔,後來擴大繁衍成實體書出版,有些書系還經營到了今天。這類小說的特色就是場景設在校園,內容多半純愛,說是校園純愛小說也不為過。當我閱讀到日本作家瀧羽麻子的青春純愛小說《左京區,七夕小路向東行》時,恍惚間會覺得在閱讀日本版的網路小說,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時光。 Continue reading
采青先自首這篇《我們只有1》書評寫在閱讀之後好幾個月,只剩殘存的模糊印象,恐怕無法提供多麼深度的評論,不過我好喜歡此書的封面質感,也對結局印象深刻。最近看到它爬上暢銷排行榜,就來聊聊我的閱讀心得。 Continue reading
在台灣,若有人問我香港有哪些愛情小說家,我首先想到的會是亦舒、張小嫻與深雪,最近則是常縈繞著「鄭梓靈」這個名字。三個月前,當出版社寄信問我是否願意閱讀鄭梓靈在台灣最新出版的《聽說我們仍在相愛》並撰寫約一百字的推薦文時,我確定不曾閱讀過她的作品,但對這個名字頗有印象,好像它會一閃一閃亮晶晶地從信件中跳出來。稍稍回想,我想我是在香港機場過境時,曾在經緯書店與她的書封邂逅過。 Continue reading
采青最近一週出國,留言回得比較慢,請見諒。大家還是要在這裡玩得愉快喲。
最近台灣出版社約好似地接連出版幾本英文翻譯來的寫作教學書,身為創作研究者的采青當然都看了,幾乎每一本都值得推薦,不過它們在我心中還是有順序排名之別。《為什麼你的故事被打X:創意、編劇、文案魔力鍊金術》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以下內容除了是書評,也可以說是簡略的讀書心得摘要。 Continue reading
第二屆馥林都會小說獎進入決選階段,四絃的《其實你沒多難忘》是唯一一本進入決選的作品。她已經證明自己在所有參賽者中,是表現最優異的一位。照理說,她應該已經準備上台領取首獎獎盃,獲得殊榮加冕,不過因為馥林都會小說獎是全台灣絕無僅有以「出書後銷售量決勝負」的賽制,《其實你沒多難忘》仍然需要達到三個月在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大通路售達一千五百本的門檻,才能奪得首獎。可想而知,四絃目前一定處於緊鑼密鼓的備戰狀態,據說是在密切修稿中。 Continue reading
如果說世界上有什麼宗教聖地,很難不聯想到耶路撒冷。榮獲七座奧斯卡獎的《辛德勒的名單》,描述德國納粹商人辛德勒不計一切拯救了超過一千一百位猶太人的故事。這位大善人最終就是葬於耶路撒冷,讓所有緬懷他的人憑弔。 Continue reading
采青的部落格即將滿兩百萬人次了,辦個「踩踩樂」活動慶祝吧。 Continue reading
當初辭職寫作,是想過深居簡出安靜創作的日子,打算至少半年出一本書,然而計畫不如變化快,這一年來的走向跟當初的預期差了十萬八千里,生命為我帶來不少新的挑戰。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