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歐美文學

《蜜月告急》書評

蜜月告急(倪采青書評)

《蜜月告急》書評——千萬別讓她圓房!

出國旅行時,再遠的航程、再多的轉機,對我一向都不是問題,只要手上有書。相反地,如果手上沒書,等二十分鐘都難熬。也因此,我出國保養品可以不帶,衣服可以少帶,相機充電器可以忘記帶,就是書一定寧多勿少。 Continue reading

《傳奇》書評

傳奇(倪采青書評)

《傳奇》書評——天才探員對通緝要犯的傳奇

反烏托邦小說近年來真是熱門。從《飢餓遊戲》攀登高峰,到《羊毛記》《分歧者》再掀浪潮,至今後勢未歇,還有不少大作即將改編電影,我早就引頸期盼著。閱讀這種文類,我往往血脈賁張,看作家的創意與架構宏大世界觀的能力,更看主角如何以小蝦米之身戰勝大鯨魚。反烏托邦小說並不是膚淺俗濫的文學,在一場又一場波濤洶湧的閱讀旅程後,讀者內心同樣收穫滿滿,會開始把現代社會與書中國度拿來比較,進而反芻思考。 Continue reading

《最美的錯過》書評

最美的錯過(倪采青書評)

《最美的錯過》書評——我把我最好的都給了妳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尼可拉斯‧史派克的作品我在這個專欄介紹過一次《幸運符》,在部落格評論過《分手信(最後一封情書)》,這兩部都已改編電影。沒錯,史派克堪稱好萊塢最愛改編的純愛小說家,他改編為電影的作品已堂堂邁入第十部。 Continue reading

《羊毛記》書評

羊毛記(倪采青書評)

《羊毛記》書評——超越五顆星的精彩絕倫

《羊毛記》這本話題口碑作看完有幾個禮拜了。最近我特別忙,看《羊毛記》的時候很忙,可是一翻開看完第一章就停不下來了,看完之後我還是很忙,覺得若無法騰出一段時間為它好好寫一篇書評,對它太不公平,所以就擱置著,擱置到今天還是很忙,我轉念想想,要是因為忙而沒能趁早為它寫一篇書評,那更是不公平,所以我決定不管時間多短多零碎,即使只有十分鐘,我也要寫。 Continue reading

白朗峰上的約定-倪采青書評

《白朗峰上的約定》書評

《白朗峰上的約定》書評
——需要用耐心來對待的一本厚書

這本書是采青在2014台北國際書展買的……更精確地說,不是我買的。

那天從書展提著兩袋書走出來。我對同行的一位前編輯同時也是我最好的first reader說:

「我剛才看到一本書本來很想買,還好瞥見了作者名字,就趕緊把書放回去。我以前看過那個作者的書,劇情好平淡。」

他說:「我剛才買了一本書要給妳驚喜,那本書是《姊妹》的作者寫的。」 Continue reading

輓愛-倪采青書評

《輓愛》書評

《輓愛》書評——危險!這部小說會致癮!

在去年初,我為了撰寫這個專欄,收到了「愛是一種病系列」首部曲《妄愛》。這部以未來美國為背景的反烏托邦科幻小說,巧妙地設定政府認為「愛是一種病」而規定人民必須在成年時接受手術,將大腦掌管情感的部分切除,使人民成為情感殭屍,而女主角麗娜就在手術前九十天,愛上了一位俗稱「廢人」的流亡份子艾力克斯…… Continue reading

危險情人諾拉羅伯特-倪采青書評

《危險情人》書評

《危險情人》書評——遐想指數超標

閱讀美國羅曼史作家諾拉‧羅伯特的《危險情人》時,我不小心讓長輩看到書名,她們臉上的表情讓我羞澀了一下。我讀的還是A4列印稿而已,要是讀的是實體書,封面那雙裸露的大腿更加令人臉紅心跳,彷彿裡頭有四分之三是床戲。

但我要為此書辯護一下,其實《危險情人》沒有那麼火辣啦。它的英文書名「The Witness」是「目擊證人」的意思,英文封面是以森林溪流為主題,絲毫不予人情色聯想。 Continue reading

《遇見你之前》書評(我就要你好好的)

遇見你之前-倪采青書評心得

《遇見你之前》書評——抗議!這不是羅曼史!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書有分大小,這大小並非尺寸的區別,而是出版社對它所預期的市場潛力。所謂的「大書」就是出版社決定投入最大行銷心力的重點書,通常是知名作家撰寫,或在國外已經取得暢銷成功,或即將改編成電影,且電影往往由大卡司主演。 Continue reading

《這一秒接近永恆》書評

這一秒接近永恆-倪采青書評心得

《這一秒接近永恆》書評——「世上沒有完美」就是最完美的一件事

這篇書評能夠問世首先要感謝《双河彎》的編輯──抱歉我不是故意想搞得像頒獎典禮,只是覺得需得讓讀者知曉──她在幫我精心挑選本月選書之後,能夠容許我讀到中途時因為胃口不合而推翻重來。儘管截稿日期逼近,她在接到我那封「嘿,這本書我讀不下去,能不能換一本?」的麻煩求救信時,仍能冷靜地在最短時間幫我申請到新選書的公關書,並在公關書寄達後馬上來關切:「看得如何呢?」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