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書評——堪稱佳作
自從《告白》以來,日本小說家湊佳苗成為電影改編的寵兒。新作《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同樣改編為電影,光看預告,震撼力十足。 Continue reading
《替身》是2012澳洲Aurealis「最佳科幻小說」得獎作品,作者是丹尼爾.歐麥利。我對這本書期望很高,如果我早點碰到它的話,可能會在《双河彎》書評專欄中介紹。它的故事發想太絕妙,讓我想不讀都不行。 Continue reading
《時間的女兒》是1951年由英國推理三女傑之一約瑟芬.鐵伊所寫的歷史推理經典,鐵伊與多產的阿嘉莎.克利絲蒂和桃樂絲.榭爾絲齊名,畢生卻只寫了八本作品,可見作品之重量驚人,方能以少敵多。 Continue reading
話說自從我上次看過J.K.羅琳的《臨時空缺》看得超痛苦還睡著之後,曾發誓再也不要看羅琳的作品,不過文青朋友建宏借我《杜鵑的呼喚》,說了一些好話,我還是很不中用地帶回家看了。 Continue reading
《大小說家如何唬了你》這本寫作教學書有點不一樣又不會太不一樣。它骨子裡教的跟一般寫作教學書無甚差異,但是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像是拿一把解剖刀切開小說的肌理,讓你看見小說的血肉。啊,小說解剖圖展開在我們眼前,庖丁解牛不過如此。你從前是知其然,看完這本就知其所以然了。 Continue reading
曾有一位副刊資深編輯告訴采青,大抵會出版小說寫作技巧教學書的作者有三種,第一是知名作家,第二是教學專家(文學教授、創作教師),第三就是編輯了。故事造型師屬於第三種,由兩位超級資深的編輯寫就。資深到什麼程度呢?她們開了一間專門替作者改稿的公司,催生不少暢銷排行榜作品。 Continue reading
《羊毛記》這本話題口碑作看完有幾個禮拜了。最近我特別忙,看《羊毛記》的時候很忙,可是一翻開看完第一章就停不下來了,看完之後我還是很忙,覺得若無法騰出一段時間為它好好寫一篇書評,對它太不公平,所以就擱置著,擱置到今天還是很忙,我轉念想想,要是因為忙而沒能趁早為它寫一篇書評,那更是不公平,所以我決定不管時間多短多零碎,即使只有十分鐘,我也要寫。 Continue reading
《白朗峰上的約定》書評
——需要用耐心來對待的一本厚書
這本書是采青在2014台北國際書展買的……更精確地說,不是我買的。
那天從書展提著兩袋書走出來。我對同行的一位前編輯同時也是我最好的first reader說:
「我剛才看到一本書本來很想買,還好瞥見了作者名字,就趕緊把書放回去。我以前看過那個作者的書,劇情好平淡。」
他說:「我剛才買了一本書要給妳驚喜,那本書是《姊妹》的作者寫的。」 Continue reading
在去年初,我為了撰寫這個專欄,收到了「愛是一種病系列」首部曲《妄愛》。這部以未來美國為背景的反烏托邦科幻小說,巧妙地設定政府認為「愛是一種病」而規定人民必須在成年時接受手術,將大腦掌管情感的部分切除,使人民成為情感殭屍,而女主角麗娜就在手術前九十天,愛上了一位俗稱「廢人」的流亡份子艾力克斯…… Continue reading
《超棒小說再進化》書評
2013年是小說創作教學書的豐收年,從《為什麼你的故事被打X》、《寫作的祕密》、《超棒小說這樣寫》這幾本水準之上的翻譯書陸續出版,采青認為台灣創作者已經能藉由這幾本書對大眾小說的創作理論一窺堂奧了。在這些書之中,美國小說教學專家詹姆斯.傅瑞所寫的《超棒小說》系列是采青當年深受影響而獲益匪淺的重量級教學著作,當知道雲夢千里文化要將這系列譯成中文時,我頓時興起「海內存知己」之感。
《超棒小說這樣寫》在台灣市場據我觀察應該是相當暢銷,如今第二冊上市了,書名叫《超棒小說再進化》,在閱讀之前,建議你先看過第一冊《超棒小說這樣寫》,或參考采青早先撰寫的〈《超棒小說這樣寫》書評〉一文,而且最好是有心深入研究小說創作這門技藝,再來閱讀。
閱讀美國羅曼史作家諾拉‧羅伯特的《危險情人》時,我不小心讓長輩看到書名,她們臉上的表情讓我羞澀了一下。我讀的還是A4列印稿而已,要是讀的是實體書,封面那雙裸露的大腿更加令人臉紅心跳,彷彿裡頭有四分之三是床戲。
但我要為此書辯護一下,其實《危險情人》沒有那麼火辣啦。它的英文書名「The Witness」是「目擊證人」的意思,英文封面是以森林溪流為主題,絲毫不予人情色聯想。 Continue reading
在如果出版社邀我推薦《寫作的祕密》之前,我並沒有讀過它的原文版本,連聽都沒聽過。常常在亞馬遜書海中挖寶創作教學書的我,感到非常疑惑怎麼會漏掉。 Continue reading
你是否鎮日流連於電腦與手機,鮮少抬起頭來關注真實的世界?你是否發現自己能跟網上的陌生人吐露心曲,卻難以對親密伴侶開口交心?甚至,即使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也每個人都低頭玩手機? Continue reading